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自貿試驗區是我國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今年也是我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10周年。截至目前,我國已經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其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既要自身取得快速發展,也要積極探索取得更多突破性創新成果,并將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全國。
4 月 22 日-23日,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主辦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十年成就和未來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探討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新成就與新機遇,會上還發布了《自貿區港綠色發展典型經驗及實踐案例》。
與會嘉賓表示,自貿試驗區的定位已經從“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轉向“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未來要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進一步突出制度創新這一本質,通過對標更高標準,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制度創新政策體系,發揮好自貿試驗區對國家戰略的支點撬動作用,并且總結推廣試點成果,使更大范圍獲得改革開放紅利,也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制度型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我國分6個批次在21個省份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輻射67個片區,自貿試驗區在中國改革開放史具有可圈可點的重要意義?!?商務部原副部長陳健在致辭中表示,自貿試驗區探索了制度創新為核心的開放模式,推動了政府管理理念的重要變革,同時還在積極對標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成為國際先進規則的銜接者和踐行者。
圖: 商務部原副部長陳健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指出,我國21個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占全國六分之一以上的進出口總值和吸收外資總量。十年來,自貿試驗區進行了一系列首創性實踐,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一大批改革開放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全國,充分發揮了自貿試驗區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這也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中得到進一步體現。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額7.5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占全國的17.8%。實際使用外資2225.2億元,同比增長4.5%,占全國的18.1%。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863.4億元,同比增長53.2%。
“以制度型開放推動制度改革,我們要認識到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不僅當期就會對經濟起到促進作用,其推動的制度改革也會給未來長期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動力?!标惤≌f。
作為第一批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越走越深,臨港新片區也已走過四年歷程。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副處長宋鵬霖表示,近四年來,臨港新片區“五自由、一便利”制度體系基本框架基本確立,制度紅利加速轉化為發展紅利,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啟示:一是必須把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作為戰略方向;二是必須把政策創新放在首位;三是必須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四是必須守住安全底線。面向未來,臨港新片區將對照國家戰略需要和市場主體需求,進一步把握對外開放的約束條件和自身資源稟賦,持續深化差別化探索,更好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
在我國目前已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海南是唯一一個既是自貿試驗區,又是自貿港的省份。海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原副主任陳小華表示,海南正在打造海關監管特區(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將形成以海南島全島“零關稅”為基本特征的,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的全島封關運作的區域。海南通過“零關稅”政策,可以放大虹吸效應,集聚更多資源要素,推動產業和經濟發展,同時也要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應對沖擊效應,實現區域經濟能級穩步提升,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各自貿試驗區推出了改革舉措累計3400多項,向全國及特定區域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超過200項,充分發揮了自貿試驗區的窗口、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商務部駐上海原特派員、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國慶表示,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各地方出臺了數個總體方案、專項規劃等,中央各部委也出臺了相關支持舉措,內容覆蓋制度創新方方面面,各自貿區也打造了不少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設施,今后,要在更多聚集創新、創業資源要素,大量吸引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下功夫,增強服務功能,成為創新高地。
自貿區港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李自滿表示,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所屬為商務部主管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門從事自貿區港相關理論和實務研究的機構,助推了包括政府職能、營商環境、海關監管、貿易便利、投資自由、金融開放等領域在內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在新的十年,專委會將聚焦新形勢下的自貿區港建設,為自貿區港建議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為企業服務,為我國自貿區港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對標更高標準推動制度創新
“在新形勢下,自貿試驗區承擔著更加重要的使命。自貿試驗區的定位已經從‘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轉向‘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 ‘十四五’規劃對自貿試驗區建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标惤”硎?,未來,自貿試驗區要進一步突出制度創新這一本質,進一步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作用,通過對標更高標準,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制度創新政策體系,發揮好自貿試驗區對國家戰略的支點撬動作用,并且總結推廣試點成果,使更大范圍獲得改革開放紅利,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等重大領域發揮更強大的示范引領作用。
中國四川自貿試驗研究院國際商學院院長助理、博士、副教授鄧富華表示,四川自貿試驗區正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持續提升開放通道和開放平臺能級,探索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著力塑造和提升內陸開放新優勢,引領帶動四川開放型經濟水平再上新臺階。下一步,四川自貿試驗區將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四川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我國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的進程也在逐步推進,并在自貿試驗區有了先行嘗試。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天津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執行院長劉恩專表示,經過多年探索,上海自貿試驗區和福建自貿試驗區開展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實現“一次申報,數據共享”,目前“單一窗口”制度已在全國推開,國家支持廣東、支持地方開展貿易數字化領域的先行先試,自貿試驗區率先對接DEPA條件已經成熟。
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從商務部獲悉,今年3月,中國加入DEPA的工作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磋商,從成員方就無紙貿易、國內電子交易框架、物流、電子發票、電子支付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劉恩專認為,在國際層面,自貿試驗區對接DEPA協定要基于RCEP現有承諾的DEPA規則路徑,“DEPA與RCEP的條款重合率為52%,而且接近一半左右的DEPA規則,對于我國的接受難度并不大”。自貿區要充分利用其特有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在現有數據跨境流動先行先試經驗基礎上,以科研教育數據為先導,以數據服務試驗區(廣東、上海)為載體,以據海關為著力點和突破點,著力打造服務都市群的數跨境流動重要節點,進而成為聯結國內國際兩個數據市場的重要紐帶。
“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建成制度型開放的政策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關鍵就在于要密切跟蹤,還要把握國際通行規則的高標準演變趨勢,分析國際經貿規則變化帶來的全球稟賦要素和產業布局將要發生的重大變化?!敝袊Q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建議,未來一方面要通過“雙區聯動”推動國際規則的“中國實踐”,另一方面要把探索成功的“中國開放規則”推向世界,促進我國開放型經濟體制與世界現行的經貿規則的包容和融合,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經貿規則變革當中的話語權。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國家智庫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強表示,自貿試驗區是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通過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形成了綜合性創新平臺,通過開展多方面制度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增強了中國對外開放的主動。未來要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一是實施自貿區提升戰略,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二是注重發揮自貿區產業集聚功能,推動自貿區向縱深發展;三是擴大自貿區自主權,提升制度創新效能。
同時,李國強認為,中歐班列是自貿區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建議自貿試驗區自覺參與中歐班列大通道建設,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形成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