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新加坡報道
疫情陰霾消散和經濟持續恢復之下,會展行業強勁復蘇的勢頭已經顯現。
作為“風向標”,會展業(MICE,即Meetings會議、Incentive獎勵旅游、Convention大會和Exhibition展覽)的復蘇不僅能夠強化企業間的交流和合作,更能促進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的融通,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推動宏觀經濟發展。
期待已久的第133屆廣交會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個展期在廣州舉辦,截至4月19日,累計進館人流量超過126萬人次。參展企業和境外客商表示參展效果好于預期。本屆廣交會是我國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首次全面恢復線下舉辦,第一期為4月15日至19日,共設家用電器、建材衛浴、五金工具等20個展區,12911家企業線下參展,其中新參展企業3856家。
而4月23日是第133屆廣交會第二期正式開展的第一天,二期展出的商品,主要以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輕工產品為主,并且首次增設孕嬰童用品展區,此外,本屆廣交會二期無論是展出規模、展位數量和參展企業,相比往屆都創下新高。
據新華社報道,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際貿易增長乏力,國際航班往來仍不夠便利,但從第133屆廣交會第一期運行情況看,參展企業和境外客商對參展效果充分肯定。他介紹,盡管境外采購商到會還在恢復中,但參會采購商成交意愿較強,下單更快。有采購商稱廣交會綜合性的特點滿足了“一站式”采購需求。有些參展企業首日已收獲300萬美元意向訂單,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展區有企業收獲的訂單達1000萬美元。
不僅在中國,放眼全球各地,一些目的地利用自身區位或產業優勢,打造國際性的會展品牌,不僅促進了經貿往來和經濟增長,而且發展成為展示國家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MICE行業發展過程中,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合理分工、形成合力,在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方面精耕細作,收獲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盡管過去幾年疫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活動的不確定性,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全球MICE行業也在逐步恢復,地處世界十字路口的新加坡更是率先感受到復蘇的暖流。
近日,新加坡旅游局副局長葉錦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預計MICE市場將在2024年迎來全面復蘇,這與我們對新加坡旅游業最早將于明年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預測相吻合。這一預測是基于中國旅游需求的恢復,以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對航空客運量將在2024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預測。此外,活動組織者和代表們的商業信心在不斷增強,2023年及以后大型活動的豐富排期也為旅游業的復蘇帶來了樂觀的前景。
強勢復蘇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內,3月份進行的櫻花節和云霧林里的阿凡達主題全新體驗人頭攢動。而就在濱海灣花園內,位于花穹中的一處宴會廳,從2022年4月至今承辦的展會活動已超出了同比2019年的數量。
濱海灣花園活動場地銷售助理處長施嘉慧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濱海灣花園除了是游客熟知的知名打卡游玩景點之外,在園區內也布局了多種適合多樣MICE活動的區域,時間從白天到晚上各具特色。中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之后,前來詢盤的中國企業增加不少,目前僅新加坡本土企業的展會活動預訂情況已經十分火爆,特別是旺季的月份,部分場地則需要提前較多時間預約。
另一個新加坡地標濱海灣金沙也為新加坡的旅游和會展業打造了無與倫比的體驗。其銷售及會展副主席王偉民向記者表示,濱海灣金沙在2019年之前一年可以承辦超3000場活動,而隨著疫情消退,這個數字在2022年已經恢復到了2164場,其中包含近70項首次在獅城舉辦的會展活動。濱海灣金沙會議展覽中心在2023年的一月份舉辦了備受期待的2023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SG),也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迎來更多大型活動,如2023年國際商標協會(International Trademark Association - INTA)Live+年會,亞洲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 Asia),2023年新加坡旅游展覽會(ITB Asia)等世界級國際會議與展覽。
圖:新加坡地標濱海灣金沙
新加坡圣淘沙名勝世界企業及會議會獎銷售助理副總裁林淑華表示,疫情前中國市場占到其經營額的兩成以上,是位列前十名的國家。目前來看圣淘沙的游客復蘇情況已達到疫情前的3-4成,而名勝世界也在疫情期間也做了一系列諸如環球影城擴建、酒店重新裝修及室內卡丁車等增值建設項目。隨著政策的調整,今年來自中國的展會詢問量也是持續翻倍。不過會展經濟的恢復需要一定的周期,尤其是跨境MICE業務普遍需要12月的恢復期,2022年底疫情陰霾逐漸散去,預計完全恢復需要到2025-2026年,但目前看來復蘇勢頭強勁。
同時,葉錦祥補充道,在疫情開始后,新加坡于2020年7月推出了安全商務活動風險管理框架,雖然現在活動組織者們不再需要在舉辦活動前向新加坡旅游局提出申請,但該框架的實施對于新加坡 MICE 行業的逐步恢復至關重要。次年,新加坡會議展覽組織者和供應商協會 (SACEOS) 推出了“新加坡安全活動標準認證”作為活動組織者的認證標識,向與會代表表明活動符合疫情期間的安全、合規和健康要求。
通過這些舉措,新加坡MICE行業的利益相關者不斷試煉和升級應對疫情的MICE新能力,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安全放開活動容量的限制。因此,現在新加坡的MICE行業有能力在面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立即采取相應的必要措施。
“我們注意到,活動組織者現場考察和訪問計劃頻率的增加,以及過去在新加坡舉辦過的商業活動重新表現出興趣,這些都是MICE需求恢復的跡象,表明線下會展活動對于MICE行業仍然至關重要?!比~錦祥說道。
機遇和挑戰
中國仍然是新加坡的重要的戰略市場和客源市場。據了解,在疫情之前,中國是新加坡排名前10的MICE客源市場之一。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中國商旅人士仍在前往新加坡出差并參加MICE活動,包括新加坡工業博覽會(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SIA-PACIFIC)(2022年10月18日至20日)和新加坡金融科技節(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2022年11月2日至4日)。
“這反映出新加坡作為亞洲和全球之間MICE活動重要節點的地位,中國參會者發現,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活動,對于打入全球和區域網絡以及獲取商業機會都至關重要?!比~錦祥表示。
而隨著中國對新冠疫情實行乙類乙管,對于復蘇中的新加坡展會業來說無疑再次注入一針“強心針”。
公開資料顯示,在疫情前,會展行業貢獻了新加坡近1%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新加坡旅游業和經濟的重要支柱,提供了超過3.4萬個工作崗位。平均每年有超過40萬名國際游客赴新加坡參加4000多個國際性會議和展覽。會展行業產生的溢出效益惠及旅游業、酒店業等,商務游客的消費額幾乎是休閑游客的兩倍。除了創造直接的經濟效益,會展行業對于塑造新加坡全球商業中心的地位同樣具有關鍵作用,促進了區域資本和技術流動的便利化,給新加坡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新加坡地處東西方交匯點,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7小時飛行半徑內可觸及近40億人口。目前,新加坡與全球超過143個城市建立了直飛航線,共有90多家航空公司入駐樟宜機場,每周運營航班超過5,600架次。截至2023年1月,樟宜機場的連通性已恢復至疫情前的82%。新加坡樟宜機場2022年客流量居亞太之冠,達3220萬人次。
不過,國際會展行業在新階段也迎來新變化,機遇和挑戰并存。主要的挑戰體現在,一方面經濟復蘇存在一定的慣性,會展行業更是需要很長前期籌備周期,另一方面會展上下游相關人工、物料等成本上漲,已成為展會行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對于目前各項成本上漲的應對方式,葉錦祥表示通過科技行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壓力。新加坡政府鼓勵行業創新和發展科技,各種高科技應用十分普及,數字基礎設施完備,這些因素造就了新加坡完善的會展業體系。
事實上,會展行業已經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頭部會展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亟須數字化轉型。而數字化轉型并不是簡單地做線上展覽,而是企業核心三大流程重構,包含客戶連接、運營流程和產品創新。三大流程數字化重構之后,會與客戶走得更近、流程效率更高、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能力更強。
林淑華則向記者表示,隨著會展行業共同面臨的各項成本增加的挑戰,只有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才是關鍵之道,而目前會展行業參會者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與日俱增,以圣淘沙名勝世界為例,通過推出以可持續發展為重點的MICE會議套餐,使活動能夠以更可持續的方式進行,展示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其中代表的實例包括將會議飲用瓶裝水更換為紙質包裝,對展會餐飲食物的選擇優化等。
實際上,疫情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消費需求,包括可持續性、將技術融入游客體驗、以及對安全管理措施和最佳實踐的優先排序。越來越多的 MICE 企業正在追求可持續發展。
有行業專家指出,舉辦MICE活動能夠為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環境改善、知名度提升、商品流通和優勢生產要素組合配置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積極效應,成為促進城市發展的“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