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日前,“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在廣州開幕。論壇以“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為主題,邀請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外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駐華代表以及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負責人、學者、企業家與會,一同讀懂中國、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以及中國發展為世界帶來的新機遇。
進入新發展階段,廣東應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推進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交通、營商環境等主要領域的發展成果,已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縮影。
一是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優勢顯著,促進區域科創資源“智聯通”。大灣區同時擁有內地、香港、澳門三地科創要素,三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多方智慧,促成科創資源的快速集聚和科創成果的井噴,目前已經建成34家國家級、71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7萬家,發明專利公開總量位列四大灣區首位,創新態勢強勁。
二是不斷完善交通體系“硬聯通”,物流通關流程持續優化。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軌道系統等快速交通網絡,“軌道上的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區域物流供應鏈管理規則不斷更新,貨物、數據和技術流通速度提升?!皢我淮翱凇苯ㄔO促進船舶通航、企業報關、口岸通關等多個領域的“7×24小時”模式全覆蓋,貨物通關便利性顯著提高。
三是發展要素流通機制不斷優化,夯實灣區現代化規則機制體系“軟聯通”?;浉郯拇鬄硡^“人才綠卡”制度試點政策逐步推廣,各城市逐步落實中央“戶籍改革”意見并實現跨地區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疊加各項特色人才工程和政策體系,精準引進和培育高端人才,現代化多層次人才體系逐步構建。
未來,廣東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還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堅持創新引領,打造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地。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穩步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協同港澳科研力量,合理有序布局建設以國家級設施為主體、地方自主籌建設施為補充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提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集中度顯示度,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大灣區路徑”。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圍繞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加快推進沿線創新平臺建設,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基地。
二是暢順交通聯絡,打造內聯外暢四通八達的戰略支點。加速形成以“軌道上的大灣區”為支撐的高快速軌道交通網絡,推動以大灣區為中心“四向拓展”的對外高速鐵路大通道建設,強化廣佛、深港、珠澳三大發展極之間主軸高鐵通道建設。加快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探索建設港深廣高速磁浮鐵路新通道,超前布局深圳城市軌道接入或預留接入香港條件,構建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等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打造高效物流體系,加快建成現代流通網絡。實現珠三角區域供應鏈設施一體化、聯運化,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基于大數據分析和“AI+GIS”等交通科技的大灣區交通網絡信息系統,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是推進人才高地建設,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加快建設人才資格互認點,建立健全職業信息服務平臺。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現代化水平提升需要,支持龍頭企業針對新職業、新工種建立行業標準和地方職業規范,推動上升為國家職業標準。健全專業考試互免和從業經歷互認制度,逐步擴大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貫通互認。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職業信息服務平臺,優化升級職稱認證服務,并及時發布職業資格、學歷證書互認等信息。鼓勵行業協會、龍頭企業開展培養評價工作,以新服務平臺為契機打造全過程高端人才培養、認證、輸出、晉升的生態鏈。
(作者韓永輝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財經決策專家;麥靖華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