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朱萍 實習生蘭鑫宇 北京報道
“未來賽諾菲期待能夠將更多的高質量疫苗產品帶到中國,我們也希望能夠與中國政府、行業企業合作,一起推動中國疫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苯?,賽諾菲疫苗事業部全球執行副總裁Thomas Triomphe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并介紹了賽諾菲在疫苗領域的發展方向與在華的布局考量。
在Thomas Triomphe看來,隨著新冠疫情進入新時代,各國都把高質量發展提上了更高的日程,而賽諾菲對于高質量發展的理解包括幾個方面。首先每個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是高質量的,以賽諾菲為例,未來在疫苗領域,賽諾菲將聚焦在first-in-class(同類首創)以及best-in-class(同類最好),以充分保持自身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高質量發展也意味著產品的迭代與升級,賽諾菲也期待能帶來更多的創新疫苗產品并為這一進程貢獻力量。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中國公眾對疫苗和預防醫學價值的認識獲得了顯著提高,隨著中國政府提升公眾疫苗接種水平的嘗試,以及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均醫療支出的增加和消費的不斷升級,Thomas Triomphe認為中國的疫苗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但他同時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可能是一家企業發展的獨角戲,而應該是一個行業上下游聯動進步的過程,未來,賽諾菲也愿意和中國的行業伙伴一起共同推動中國疫苗行業與公共衛生事業不斷前進。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審視與聚焦
《21世紀》:隨著疫情基本結束,行業、企業都在審視這場疫情帶來的變革,以及如何從變革中實現更高質量地發展,在您看來具體有哪些變革以及催生了哪些新的“發展動能”?
Thomas Triomphe:新冠疫情不僅僅加快了疫苗行業技術的變革,也從方方面面改變了這個行業。
最大的一個改變是,新冠疫情進一步增強了政府對于預防重要性的了解。在新冠疫情之前,很多國家政府把疫苗看作是一種成本,而這之后他們開始認識到疫苗是一種投資:重視疾病的預防可以有效降低后續治療和補救的壓力;同時,新冠疫情增強了人們對于疫苗的預防作用的重要性的理解,這也進一步提升了公眾對疫苗對需求。
除了需求方面,新冠疫情還加速了疫苗技術變革的步伐。mRNA技術新冠疫苗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成為了亮點。在對抗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新冠病毒mRNA疫苗在速度和效率方面確實顯示出了很大的優勢,與此同時其他的技術路線其實也獲得了長足發展。
《21世紀》:據了解,賽諾菲是較早布局mRNA疫苗的企業之一,但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并沒有像輝瑞一樣“踩到點”。對于這個業內都好奇的問題,也想請您答疑解惑一下。另外,您又怎么看當下火熱的治療型疫苗?
Thomas Triomphe:關鍵要區分傳染病大流行用的疫苗和平時使用的疫苗,兩者是不一樣的,所需要的技術平臺與反應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考量的重點是非常不同的。通常來講,大企業更習慣于尋找安全性、可及性與有效性兼顧的那個最優解。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確實沒有那么充足的時間來實現這個“完美目標”,相比之下,小型的生物科技公司更容易集中全部資源迅速拿出一個技術平臺。
治療性疫苗可能會帶來一些很有吸引力的機會,但目前我們公司的管線仍然聚焦于預防性的疫苗。因為我們認為預防性領域未被滿足的需求更大。
《21世紀》:當下,眾多國際醫藥巨頭都在為研發管線“做減法”,尤其是隨著各跨國藥企2022年財報的公布,我們也可以發現目前全球Top級的藥企們都在對自身的管線進行更新,很多企業都強調稱這些決定是在“對其投資組合進行審查”之后做出的,并表示未來將優先考慮最具變革性的研究,專注于對患者有最大潛在益處的藥物或疫苗。您如何看?
Thomas Triomphe:“做減法”只是一個結果,醫藥企業需要時刻“審視自己的管線”,這樣才能確保在聚焦這件事上做得更好。
為什么很多企業會這樣做?很簡單,因為如果一個管線既不是同類首創,也不是同類最佳,這樣就沒有必要再做下去了。我們公司也有類似的例子,如幾個月之前我們賣了本來很有前景的一個創新疫苗項目,因為綜合考慮下,我們認為賽諾菲在這方面可能不是最擅長的,所以決定把它賣給第三方更適合做的企業。
《21世紀》:以上您也提到“同類首創”“同類最佳”,請您詳細介紹一下賽諾菲疫苗的管線戰略。
Thomas Triomphe:在疫苗的賽道中,我們要么做first-in-class,要么就是best-in-class。我們在打造最有競爭力的管線,如果某個管線兩個可能都不具備,我們就不會做下去,就像我剛提到賣給第三方的創新疫苗產品的例子,我們可能會考慮將它出售。
所以在傳統的優勢領域外,我們也在加強對肺炎球菌、痤瘡、衣原體感染等領域的研發力度。
針對衣原體的疫苗以及針對重度的痤瘡的疫苗,這兩個是首創的。此外,還有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預防類單抗,也是同類首創,first-in-class。
這也要求我們未來必須更加清醒地做出選擇,在思維、思路上必須要更有戰略性,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潮流的引領者。
產品迭代與持續創新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21世紀》:中國政府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具體到疫苗領域,您認為有哪些機會?作為疫苗龍頭企業賽諾菲又可以起到哪些助益?
Thomas Triomphe:在過去20年當中,中國疫苗事業已經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如包括兒童用的、成人用的新的疫苗這些年來也在不斷地增加進入到國家的免疫規劃當中。
就中國的疫苗高質量發展而言,我們認為在疫苗產品的迭代、擴大人群范圍以及提高接種率方面都有很大的前進空間。我們也希望為中國疫苗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比如今年我們帶來了四價流感疫苗,此外目前中國60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偏低,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們也期待在能夠在這個方面能夠有所助益。
《21世紀》:您此次中國行也見證了賽諾菲與中國政府新的合作協議的簽署,內容是關于加速創新疫苗產品準入和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下簡稱大灣區)生物產業創新發展的。請問賽諾菲為什么會如此看重大灣區?未來還有哪些期待?
Thomas Triomphe:我們非常重視在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大灣區以創新創業的精神而聞名,我本人能夠親自感受得到,而且為之一振。事實上,我們與大灣區也淵源頗深,在這20多年中,我們與深圳市攜手實現了很多個“第一”:我們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跨國疫苗企業;我們的工廠是中國第一個且目前唯一的外資疫苗工廠;此外,我們落成的創新中心也是第一家以疫苗生態創新為核心的創新中心。
大灣區創新的速度在世界上來說也是可圈可點的。而且在疫苗接種等領域,我覺得深圳可以成為一個領先者。在大灣區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創新的政策出臺,也期待能通過多種方式加速創新疫苗產品的準入,在產品層面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助力。
此外,我們希望能從平臺層面幫助大灣區生物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創新中心支持更多商業孵化和創新科技孵化,助力探索遴選海內外優秀疫苗項目,同時也為為他們在大灣區落地提供支持。
可以說我們在中國的穩步發展,一直得益于深圳市、坪山區為外商投資所打造的開放性營商環境、以及近幾年來深圳市將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出臺的一系列具體舉措,未來我們也期待能更好地支持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在滿足中國公眾疾病預防需求的同時,也為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