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我國GDP同比增長4.5%,CPI增長1.3%,盡管無論從價格、貨幣、經濟等指標來看,我國尚無通縮之憂。盡管IMF等機構不斷上調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但是在歐美外需疲弱之下,特別是在美歐銀行業流動性危機之余,我國經濟增長仍要發揮內生潛力,強化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除了傳統的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發力之外,數字經濟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如何發揮我國在數字經濟領域所具備的優勢,解決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挑戰,需要我們從技術到產業,從成本到效率,從發展到治理,從思維到創新全面發力,使數字經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增長點,帶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充分發揮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規模優勢和比較優勢。近年來我國IT產業及網上銷售大幅增長。2022年,我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1%,今年一季度增長大幅12%。2022年網上零售13.8萬億元,同比增長4%,今年一季度網上銷售大幅增長8.6%。截至2022年底,我國網民和手機網民數均達10.7億人,超過歐美發達國家人口總數。要充分利用我國數字經濟的超大規模優勢,發揮我國數字技術基礎雄厚,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大、發展模式多的優勢,使數字經濟在經濟發展中起到加速器的重要作用,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二是發揮數字經濟的效率,降低數字經濟的成本。要著力降低數字經濟的成本,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的數字成本。一方面,要大幅度提升數字經濟的效率,發揮數字經濟的平臺經濟、長尾理論的規律優勢,發揮平臺企業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優勢,提升企業效益。另一方面,還要大幅度降低數字經濟的成本,包括但不限于降低通訊成本、通話費用,小企業接入數字技術數字平臺的成本,讓數字經濟本身具備的共享、平等、免費等特征發揮得淋漓盡致,促進我國經濟降成本、增效益。
三是提升技術,升級數字經濟產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時代,要不斷抬升產業創新活力,著力夯實數字經濟賴以生存的數字技術,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要實現突破。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27.6萬件,占同期全社會發明專利授權量的39.6%。要加快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步伐,特別是加快數字產業發展。2021-2022年中,我國有近150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實現上市,融資規模近3000億元。要發揮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引擎作用。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綠色化水平,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完善數字經濟的治理,用好數字經濟的思維。政府部門要深刻理解和充分引導數字經濟的發展,充分提升數字經濟的思維方式,抬升數字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僅2021年一年,我國在省市級層面就已出臺數字經濟文件200多份。除了在國內各層面完善數字經濟的治理方式外,還要加快推進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DEPA),強化我國在數字技術、數字標準、數字貿易等方面的規則制定權。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院務委員兼合作研究部主任)